预制构件生产的主要工艺流程为:模具清理→涂抹脱模剂→模具拼装(塑钢窗安放)→保温板安放→钢筋骨架安放→安装预埋件及保护层垫片→吊模安装、五金件固定→隐蔽工程验收→混凝土浇捣成型→带模蒸养→脱模吊运→翻身标识→转运上架存放→外观检验→喷刷涂料→出厂检验→装车出厂。现对其主要关键技术介绍如下。
2.1模具制作与组装
根据不同构件形状,模具分为底模、内、外侧模、吊模等四部分,均为可拆、可移螺栓连接方式,具有足够刚度和精度,模板组装定位准确,操作方便。模具制作精度要求高,几何尺寸偏差必须控制在设计要求允许范围内,其长度、宽度及高度允许偏差为2mm,对角线允许偏差3mm,侧模、底模平整度允许偏差1mm。
钢模到厂后,根据工艺布置图放置到指定位置,底模安装到位后,用高精度水准仪测量标高,标高差值控制在1mm之内,经调整后固定。模具组装应按先内后外、先底后面再吊模顺序组装。与混凝土接触的模具面清理后须涂脱模剂,模板间缝隙需要用双面封胶粘贴,防止漏浆。
2.2保温板制作
HR保温装饰板的生产主要工艺是XPS板与硅钙板进行复合。由于硅钙板原板平整度、表面等原因,需辊涂UV底漆进行处理。XPS板需进行打孔,安装锚固件圆盘。为保证HR保温装饰板与混凝土层的机械连接,在本系统中,采用特制的锚固件,一头连接保温板,另一头锚固于混凝土中。为增加混凝土与挤塑板的黏结力,在背贴的XPS板表面必须进行开槽处理,槽宽5mm,深5mm。
2.3塑钢窗固定与安装
采用预制外墙时需事先预埋门窗外框,与钢模进行固定和安装。窗扇安装前应进行有关性能的见证取样检测,安放前应确认塑钢窗规格,检查有无损伤,放置好后,待钢模板及钢筋骨架放好后,将其锚固铁皮按要求折弯。
窗外框与钢模组装时,防止外框受到混凝土浇筑力挤压导致变形,先将制作好的带限位块的护框钢支撑放置在钢模下模板上,然后再将外框平放其上,外框与钢支撑中间采用7mm木板隔开,避免外框与钢支撑直接硬性接触。
窗外框的安装如图1所示,其中,在塑钢窗外框与钢架支撑间放置木条,使塑钢窗外框与铁架支撑柔性接触,在上、下支撑时,避免两者之间直接接触造成外框损坏。
2.4构件起吊脱模与翻身
混凝土浇筑后待养护到一定时间,检测同条件养护的试块强度,达到设计强度的70%(21MPa)时,方可起吊脱模。起吊须使用具有足够刚度的横梁式吊具,保证吊点垂直、平稳,严禁硬撬、斜拉,造成构件损坏。墙板须立式存放,脱模起吊后需平放搁置在专用翻身架上翻身90°立起。
搁置前须将翻身架上的4块活动垫板移至适合该板搁置位置,并在墙板底部装上保护支脚。翻身架是固定在摆渡平车上的,翻身后,开动摆渡平车至室外,由门式起重机将墙板吊运到划定区域存放。